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,关于孩子学棋故事的版本不尽相同。俗话说: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生儿打地洞”。此话虽然不能绝对,在我看来却十分在理。用央视主持人董卿《朗读者》关于育儿的话来诠释好了: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很简单,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。”
讲到孩子学棋的故事,还得先从我自己下棋那摊子事说起。和女儿不同的是我从小下的是中国象棋,没有经过正规培训,没有经过名人指点,完全野路子,自学成“材”。读大学那阵子,担任过学校棋牌协会会长。总体是自我感觉良好那种。参加工作后,街头常伴摆残棋老头研究下棋,时间久了别人还以为我是托,周末常常围观发烧友激战到深夜,拉着棋友回家继续战斗到天明。
被窝里打过棋谱,在旅途回程中和棋友互下盲棋,最终谁也闹不明白到底谁下错了而争论不休,挑战过号称市里前五强的业余棋手,偶有胜绩……离开内地到了深圳,告别了大山,看到无边的大海,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下棋这件事情开始尘封在记忆里,几年,十几年已变成遥远的回忆……
自己不下棋了,但对棋类消息的关注仍然不减。面对玲琅满目的关于棋类的专业书籍,在网络上,在电视节目中看专业棋手华山论剑,巅峰对决,身边各路业余高手,身手不凡,妙招连连,这些都让我对棋的认识大开眼界。有一天,一部关于围棋的动画片让上一年级的女儿很着迷,这让我窃喜。难道我那仅有的下棋的基因遗传给了女儿?
顺理成章女儿踏上了学棋这条路。刚开始启蒙阶段,女儿学得很轻松,并在级位赛中拿下了罗湖区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。这对女儿学棋是莫大的鼓舞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,难度有所增加,面临的对手也越来越强。
在女儿的培训机构里,有好几次,我发现台上的老师在讲棋,坐在下面的同学认真听讲的很少,他们或开小差,或在台下昏昏欲睡的样子。这让我陷入了沉思:围棋是很专业很系统的课程,如何讲好了,让孩子们容易接受?如何来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对下棋的兴趣?如果不做及时调整,很有可能会把孩子下棋的兴趣扼杀在萌芽阶段。
为此,在围棋上,我选择成长。和小孩一起成长。然而我可不好意思跟小孩坐在同一个围棋教室里听课。于是我便找到了爱棋道。网络上课有几个优势:可以和孩子一起上课,孩子听不懂的,我听懂之后可以继续讲给孩子听,孩子也可以反复看录像,做预习题,课后题,有时候因为别的学习任务耽误了,还可以及时看回放。更重要的是爱棋道由职业棋手创办,经常有精彩的公开课,甚至有世界冠军和学员互动。让孩子跟很多热爱围棋的哥哥姐姐在一起,还有更多的良师益友在一起学棋。感觉就像长期失联忽然找到了组织。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中,良莠不齐,(当然不能一概而论,也确实有好的培训机构)选择爱棋道,起码是从此告别野路子,选择了正规军。
最让人揪心的可能就是孩子参加围棋比赛了。每一位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,或胸有成竹,或满怀期待,或分享胜利的喜悦,或安慰鼓励孩子失败不可怕,从头再来。那是女儿以1-3级的水平区参加冲段的一次比赛(实际当时女儿是深圳棋类协会的6级证书),赛前女儿信心满满,因为她头上有一个罗湖女子冠军的光环,而我却暗暗担心。因为根据女儿在培训机构的表现,其实进步很小。她在布局方面认识更多一些,但是在行棋基本功与计算力方面并没有实质性提高。果然,这次比赛让她遭遇了失败6战2胜4负,冲段未果。这对女儿打击很大,一度失去了学棋的信心。这也让我这个曾经自诩为中国象棋的高手下定决心,一定要和女儿一起学棋,选择一起成长。而且让她越级去参加段位赛,本身就是揠苗助长。
刚在爱棋道学棋不到一个月,女儿很快就在接下来比赛中6战全胜,顺利晋升为1级,爱棋道不仅重燃了女儿学习围棋的兴趣,也确实让女儿行棋日渐规范。同时对即将到来的10月份的冲段赛充满了信心。当然搂草打兔子,我的棋顺便也提高了。棋力在女儿之上。可女儿始终“嘲笑”我,说我是无级的,起码她还有棋类协会发的证书。(在我没有参加段位赛之前,我都得默默受着。)
煲一锅好汤,得用文火慢慢熬着。孩子学棋,要有耐心,循序渐进,扎扎实实走稳了,急不得。黑白世界,成败之间是对孩子最好的历练。面对失败,勇于进取,不轻言放弃,也许这就是下围棋的真正意义所在。
时光不语,静待花开!
胜负平常事,得失笑谈间。
这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“棋”人“棋”事!
本文源自爱棋道学员陈玥圻爸爸的有感而发,如果您有要对作者表达的真知灼见,可在留言中进行答复。孩子教育还需要群策群力。
加群有惊喜!
爱棋道启蒙交流群272494953
爱棋道级位交流群612105960
爱棋道1-2段交流群310926333
爱棋道3-5段交流群428510899
现在将您的教育经验分享给“爱棋道”,就有机会获得:
【1学期免费课程】或【1局名师指导棋】
投稿邮箱 daodao@iqidao.com
点击了解详细内容>>
最新福利:
回复关键字"我要升段",
即可扫码获得价值799元的体验课。
其中包含8个课程,涵盖级位,1段,2段,3段,4段,5段六个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