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棋那些事儿 | 孩子的围棋成长之路

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了很久,到底写不写。媳妇说:不写了吧,万一同学家长看到了会有压力。像之前那个谁的家长写了篇文章,每次考段少不了其他家长在那里议论。其实我想,中国几千年文明,很多知识就是因为顾忌太多最后湮灭,多么可惜啊。敞开胸怀,给后来人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,这是好事。言归正传,既然决定,说说就说说,一些地方因为会给别人造成尴尬,如果不影响阅读,会简略带过,请大家理解。


2015年6月,孩子4岁半。孩子他妈说我们需要给孩子选择一门兴趣班,增进视野、培养特长。综合各种原因,我们选择了围棋。理由是:锻炼智力、离家近(小区附近)。时间是:每周2次,每次90分钟。听课时家长在教室陪读。意思就是管好自己的孩子并且顺便了解学习内容。课堂纪律好、学习内容也简单,每次下课,孩子都能够自觉完成课后作业。

2~3个月以后孩子已经可以在13路棋盘上进行扭断练习了。这个时候孩子学习围棋的兴趣高涨,每次回家后都吵着跟我下一盘。同时,作为家长,我们也慢慢发现了学习围棋的好处。通过接触,我发现围棋总是需要孩子不断计算、提前规划,同时棋理中含有现实世界很多深刻的道理,这些东西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。于是,我们也更加坚定信心,让围棋成为孩子的长期兴趣,坚持学棋、学好围棋。

既然要学好围棋,我抽出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,了解其他棋童的成长过程。同时陆陆续续的买了很多棋书和练习题。这时买的书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程度,只是听说哪本书好,就买回来先存着。现在这些书已经满满一书柜,基本没怎么看,习题倒是做了不少。

我们尝试过各种提高水平的办法:
首先想到的就是题海战术。前辈说:多做死活题是提高棋力的捷径。这也是后来在我家一直被证明有效,并且一直坚持的办法。做死活题有分歧的问题是,到底该做简单些的还是难些的,另外,不会做该不该看答案。我的看法是做死活题肯定是有用的,题目难度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计算能力和抗压程度。关键目标是带动孩子计算,只要计算就能提高算路,在充分计算的情况下,最后题目是否自己解出或者看答案,已经不是重点。

其次我在网上下了很多围棋教学视频。尝试给孩子看过不少,效果不理想。主要原因有两点:1、视频的难度不好把握,看简单的没提高,看难的看不懂;2、缺乏课后配套题,孩子学完就忘。后来我们也就看得少了。

另外还尝试让孩子打谱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希望孩子通过背几百张谱后能够下棋时信手拈来一两招也好。后来发现,这想法不成立。读书能够其义自见是因为多读能够体悟到诗句里的意境。围棋不一样,如果达不到职业棋手相近的棋力,你打多少遍谱你也看不懂他为什么这样走。所以后来给孩子打的谱,用的都是只高他一两个等级的人下出的谱。

2016年2月时,孩子的水平已经到2级左右。依据是张杰的《阶梯围棋教室》系列丛书,孩子做5级~1级的题目错误率很少,主要说的死活、手筋、定式。布局、官子较差,究其原因还是学习的内容不够系统。

因为5级~1级题目错误率很低,我们开始尝试做1级~初段的题目。这是孩子第一次遇到瓶颈。从2月~6月将近半年的时间里,孩子题目错误率非常高,一开始认为可能是不适应。后来发现孩子对于有的题不知道该如何思考。错的题目看了答案,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,仍然不会做。问兴趣班的老师,老师也只是说知识点学的不扎实,有不懂的题可以带去问。可是,一周孩子有二三十道不懂的题,如果都拿去问,老师还上不上课?那段时间孩子的水平原地踏步。题不会做,孩子急得哭、不想做。一度孩子妈跟我商量,是不是孩子天赋不够,要不放弃算了。我跟她说:查过资料了,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到业5。而且万一以后语数外学不好,你总不能也让孩子放弃吧。毕竟,做什么都需要坚持啊!

2016年7月,幼儿园放暑假。为了让孩子放松一下,我们一家三口去青岛玩了一周。营口路海鲜市场是我们常去的地方。我们是热爱海鲜的一家。

回来以后,小区门口的兴趣班也放暑假了。爷爷说 “学校放假,孩子正好有时间了,它(兴趣班)也放假。”我一想也对,正好孩子时间充裕,浪费了可惜。经过商量和调查,孩子进了云生围棋的暑期夏令营班。

进了云生围棋,就像走入了一片新天地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好多天赋很高的小棋手。我们进的是中级班。按照老师的说法:孩子在在这群小朋友中算中等,不上不下。其实大家心里清楚,围棋班一般后三分之一水平的孩子是拖着走,只是随便学学;中间三分之一水平的孩子属于勉强不掉队;老师重视的且真正想努力提高棋力的人只有班上前五名甚至更少。我们多次和老师交流,我们是想好好学的,请老师多重视,以后孩子适应了环境肯定能冲上去的。

云生的教学明显比小区兴趣班严谨、认真的多。7~8两个月时间,除周六、周日休息外、周一~五都是全天课。6岁不到的孩子当时能坚持下来没掉一节课,现在想来真心不容易。通过两个月的学习,孩子的棋力明显提高。弈城从10级升到5级。由此也让我们下定决心在完成云生暑期集训后,继续参加这里每周一次的常规周末班。

2016年10月,在本校举办的升段赛上,孩子全胜定段成功。同时,棋力也上升到弈城3级。孩子也由中级班升到高级班。这期间我们也曾尝试回小区旁的兴趣班听课,但是无论是从课程内容还是棋力水平都已经没有适合孩子的班了。他的启蒙老师建议给孩子单独上小课,下棋+复盘。我们当时觉得: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,对孩子的情况很了解,在云生每周一次的常规课以外,增加一节小课,对孩子的棋力进步有好处。小课我们坚持了半年时间就停止了。效果不好。究其原因,普通老师很难为一个小课专门备课,导致每堂课知识点比较杂。另外低段位孩子很多基础知识都没掌握,复盘时问题太多,导致理解、掌握都很困难。结果是半年下来孩子的进步很有限。

2016年11月。孩子由弈城的3级冲到1级。我把他归咎于云生的围棋环境和课堂质量。同时他们班的殷老师看好这个孩子,对于孩子的信心是很大的鼓舞。孩子在班上的排名也一点点的在进步。这个时候正好在附近中学有升段赛,因为孩子很多同学参加,所以我让孩子也参加了。这次他顺利的升到2段。

升到2段以后,外面人好多人说,哇!你们家孩子真厉害!真聪明!6岁就有2段的水平了!我听了以后苦笑。您知道我们付出了多少么?我找孩子单独谈话,你觉得自己聪明吗?他想了一下认真的说:“不是的,是因为做了很多题。”我看着孩子欣慰的说:“嗯,还不傻。”从开始学围棋到拿到2段证,孩子几乎保持平均一天1.5小时的学习时间,做完的各类围棋习题书十几本。很多时候下棋布局劣势,靠的全是中盘杀棋取胜。与其说这是聪明,不如说是勤奋。

也有奶奶们跟我说:“不要把孩子逼太狠,本来就是兴趣班,主要是得到快乐。”其实我也纠结。围棋作为一个竞技项目,输棋肯定会不开心,要赢棋就得比别人付出多,付出得多自然不快乐。快乐学习说起来容易、做起来难啊。
好在孩子有一颗上进的心,他总是希望能够慢慢的成为班里下棋最厉害的人。上进的愿望,作为他的父亲当然是努力帮他达成。

偶然的机会的发现了爱棋道。作为每周一次实体班的有益补充,这里的专项训练课很合我当时的需求:不用出门;一周晚上两次课,不多不少;内容系统还有课后题强化知识点记忆;价格400学8节课真心划算。12月,我们报了K级布局, 1月我们报了K级中盘和K级计算。

2017年3月,因为棋力提高,孩子在实体班升到了高段班。跟别的孩子比,我们家这个显得更加小了。好在越是高级别的班风气越好,从来也没有发生孩子被欺负的情况。孩子的棋力也提高到班上前五。同时,因为专项课效果好,我们接着参加了爱棋道年级课的学习。2017年4月,孩子4胜1负升到3段;2017年5月,孩子4胜1负升到4段。同时弈城升到2段,班级排名提高到前三。

不可避免的,孩子又收到了很多家长的赞叹。看得出来,他很开心。

我和孩子谈:
->“你现在什么水平啊?”
<-“业余4段。”
-> “实际水平呢?”
<- “弱3段吧。”
-> “知道为什么你在班上排名进步吗?”
<- “因为比别人上的课多。”
->“是啊。别人一周一个全天2节课,你周三、周五、周日比别人多3节。你比别人学得好是不是应该的呀?”
<- “是的。”


关于未来

9月份孩子就要上小学了。作为棋童家长,我充分的感受到学习围棋给孩子带来的好处,并且也认识到这些收益远未最大化。我们的目标是争取1年内围棋水平接近真实业4水平。三年级毕业前具备真实业5水平,弈城7D以上。这个过程中,爱棋道2段升段班~4段冲刺班的一年半时间课程,会成为孩子棋力提高的重要依托。这里也希望爱棋道的各位老师能够不断的积累经验、提高课程质量,给学员最大的帮助。

关于是否走职业道路,我想说这还离我们太远,而且这条路真心不好走。我们打算以孩子小学三年级作为评估节点,如果到时孩子能达到弈城中等9D水平,同时确实有职业老师很看好这孩子,再考虑冲一冲,否则走应试教育这条路其实也不坏,毕竟我和孩子他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。


本文源自爱棋道学员陈治衡爸爸的有感而发,如果您有要对作者表达的真知灼见,可在留言中进行答复。孩子教育还需要群策群力(✿◡‿◡)

上期“孩子眼中的互联网教育”得分1212
 (总分=阅读*1+点赞*3+转发*5)


加群有惊喜!

爱棋道启蒙交流群272494953
爱棋道级位交流群
612105960
爱棋道1-2段交流群
310926333
爱棋道3-5段交流群
428510899


现在将您的教育经验分享给“爱棋道”,就有机会获得:
 【1学期免费课程】或【1局名师指导棋】
 投稿邮箱 daodao@iqidao.com

点击了解详细内容>>


最新福利:
回复关键字"我要升段",
即可扫码获得价值799元的体验课。
其中包含8个课程,涵盖级位,1段,2段,3段,4段,5段六个水平。